关于开展“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的通知

2018-09-11 12:47:47 来源:

\

关于开展“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地名学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各相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实施意见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     中国地名学会文化旅游专业委
2018年9月1日
 
 
 

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精神,落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规定,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注册的事业单位,近期依托中国生态原产地评审单位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专家资源,专业开展生态餐饮、生态食材全产业链的评定。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生态食材、生态餐饮消费理念,了解生态餐饮在全民大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掌握安全、优质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饮消费知识。为此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中国地名学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倡议并发起,会同国家官方指定的第三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农业品牌评定机构中咨国业规划中心、全国中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单位共同开展“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的工作。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已经成为大家特别注重的问题,对生态食材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生态食材的价值将会上升到更高的消费层面,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和消费。生态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生态食材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营养安全,关系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循环。生态食材的优质、安全、绿色、营养供应,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

二、工作目的

目前国内餐饮消费已经有年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餐饮业缺少生态食材,缺少生态餐馆,缺少生态、营养、健康的餐饮消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围绕“耕育农业·生态食材”,研究生态食材及生态餐饮行业,建立生态品牌,将生态餐馆集合成生态餐饮、生态教育、生态体验、生态采购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生态餐馆一是给顾客提供有机生态食材;二是采购来自于生态农田的生态食材,以及利用生态食材加工生态食品和生态饮品;三是体现生态教育、生态体验、耕育文化综合功能。要求生态餐厅反哺生态农业基地,促进乡村振兴,支持生态志愿者生态生活、生态消费;支持耕育文化回乡,建立生态志愿者与生产生态食材的提供者信任体系,建立生态消费者对生态餐厅的依赖和信任。生态餐馆也是良好的生态宣传和社交场所。利用生态餐馆强大的生态教育示范功能,发展生态餐饮文化,改变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倡导生态健康生活,引领社会生态消费。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生态食材、生态食品的安全与营养问题;普及生态餐饮健康知识,增强生态消费意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培养良好的生态饮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让美味与生态和健康统一起来”,实现“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的正循环”;搭建 “生态食材与生态消费”活动平台,创新生态农业与餐饮业的合作模式。把贫困地区的优质生态食材引进餐馆,以取得生态扶贫等多方共赢。

    “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可为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品牌扶贫的服务方法和路径。结合中国生态志愿者倡导的“生态生活、生态消费”理念,依托国家行政学院影视中心制作发行的大型百集政论纪录片《新时代·百县兴》促进乡村振兴活动,建立中国生态原产地品牌和生态食材生产基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落地的生态扶贫抓手和措施,确保生态扶贫效果,为贫困地区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

三、工作宗旨

“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坚持以“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生态消费”为导向,为生态食材产业链上农产品、食品、饮品、餐馆、商业物流体系、商业销售体系、消费服务体系等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生态食材从生态田头到生态餐桌全过程服务。展示生态饮食餐饮文化,推进生态食材及生态餐饮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引导餐饮行业走生态餐饮、健康餐饮、营养餐饮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食材生态餐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尽快建立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饮标准体系。制定生态食材生产、生态餐饮服务和管理标准,完善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馆评价标准。建立生态餐饮服务体系。鼓励生态食材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餐馆、进办公餐饮服务区、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建设便民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早餐、团餐、特色小吃等服务业态,优先进入老人、青少年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特定群体的生态餐桌。

健全生态食材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生态食材溯源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和种养殖生态生产过程监管,培育、引进农产品良种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生态餐馆网上点餐以及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电子结算系统,提高餐馆生态产品供给比重,提升生态食材附加值,提高生活品质。完善以中医农业为基础的耕育田园综合体和康养特色小镇,开展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生态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采购生态食材、倡导生态保育、绿色节约的经营模式。

四、指导思想

目前,广大消费者追求食材生态营养健康和安全,但我国餐厅远落后于新时代需求。2018年是生态餐饮业品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餐饮行业将进入“新时代、新生态、新餐饮、新食材”的阶段。中国餐饮行业将出现新生态,以及适应新生态的新模式,和找到自己新生态的新餐饮。基于生态志愿者生态消费理念,围绕生态消费从顾客体验、品牌定位、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经营思维多方面做重大改变。增强生态保育意识、普及耕育文化知识、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建立“生态产品、生态品牌、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融合体系等。

五、目标任务

建立评定服务体系,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制定生态食材、生态食品(饮品)、生态餐饮等行业或团体标准;

(二)对涉及生态食材、食品、饮品和餐饮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食材肥料、生产基地、示范区(市、县、乡镇)、餐馆(酒店、餐厅、饮品店)等开展有效的服务工作;

(三)开展生态食材科普教育、生态食材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工作;

(四)组织生态食材国际、国内高峰论坛,开展“中国好生态、好食材、好餐馆”的生态宣教活动,助推生态食材走向海外市场;

(五)开展生态食材扶贫工作。

六、工作要求

生态食材是指粮油、果蔬、水产、畜禽等食材在生产和加工中考虑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生态保育、耕育农业理念及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无污染、可循环的优质产品,或者模拟天然条件为基础而抚育生产的食材的统称。生态食材产业链包括:生态食材农产品、生态食材食品、生态食材饮品、生态食材餐馆、生态食材商业物流体系等,旨在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优质安全、无污染、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能够实现农业循环和生态绿色发展。我国有2万多种特色农产品,使我国形成了生态、健康、安全、营养为特色的生态食材体系。

生态餐馆首先是生态食材餐馆,生态食材餐厅餐馆的农产品原材料主材是来自生态的土地和生产环境,采用的生产技术具备中医农业、耕育田园的特点。生态食材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溯源监管,田头是生态土壤,用的是生态肥料,生态保育状态下的生态水,餐桌是生态餐馆的餐桌,餐桌上摆放的是利用生态食材烹饪的健康安全营养饭菜。而且生态餐馆在采购、加工、配送、消费、废弃物处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突出生态理念。建立生态餐馆仓储、加工、管理、服务以及自助餐、宴席等重点领域的生态标准体系,将生态理念融入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量及餐厨废弃物。生态餐馆的采购、配送、服务等各个环节,注重节约节能,推广适量点餐、分餐、打包服务。根据生态消费进行生态装修。制定生态餐饮服务和管理标准,制定完善生态餐饮相关标准,推广生态加工和配送模式,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推行回收一次性餐饮具,可循环利用餐饮具,倡导生态发展理念。

生态餐馆食材采信标准是“两生两品(二生二品)”生态产品标准。其中“两生(二生)”是国家生态原产地、生态食材。“两品(二品)”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餐馆提供“环保生态、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要求生态餐饮企业节能化、生态化发展,支持生态志愿者引导生态消费、践行生态环保的理念,推动餐饮产业链形成健康生态营养可持续发展。支持生态餐馆与生态康养、旅游、文化等行业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餐饮服务链。在全社会营造生态志愿者“生态生活、生态消费”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教育,使生态发展理念变成餐饮人员自觉行动,引导顾客文明用餐,养成节俭消费的良好习惯。建立一二三产融合体系。在确保公众“舌尖上的生态”安全的同时,为市场提供符合人民需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为国际农产品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中国生态品牌产品。

七、实施步骤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把生态食材进餐桌、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生态餐饮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推动生态餐饮业发展,总结宣传生态餐饮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三是加强与各地餐饮协会等中介组织合作,组织开展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

 “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生态酒店、生态餐厅、生态饮品店)评定工作”将长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以点带面,开展各类生态食材进餐桌专项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生态食材产业链整体工作开展。


分享到:
转载请保留本文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org/2018/0905/5252.html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最新文件

Copy © 国家资金申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楼 一楼    联系电话: 010 - 62136011      Email: gjzjsb@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家庭农场(国际)联盟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通用网址:国家资金申报网 版权所有:国家资金申报网
 

本站关键字: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京ICP证11098788号